0%

《浪潮之巅》第4版:读书笔记

一部工业革命后的近代科技发展史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大概是在大学的时期,当时应该还是第一第二版的样子。可惜当时认知有限或者是兴趣使然,确实是没有坚持读下来。作为一本信息科技人的导论书籍,吴军老师主要是从创始人及公司基因,资本加速以及调整创新等多个维度阐释每一个时代的技术浪潮。也让我重新认识硅谷,重新认识所有信息产业耳熟能详的近代技术及工业制品。有点后悔当初年少没有认认真真开启好这一本导论,以致于没有一个非常完备的大局观去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以及技术路线。弯弯曲曲之下,也就不难预见自己人生所能触及的高度了。

重新认识知名或者耳闻的科技公司发展

读完整篇最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吴军老师分析浪潮与技术史的方法论与发展观,另外就是让我重新其认识那些早有耳闻的科技大公司以及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科技浪潮与技术产品。按照章节来列举的话:

  • chap 1 北美最大的通讯服务商AT&T及其贝尔实验室,对应国内就是国家垄断的电信移动联通三巨头。信息社会中,通讯业至关重要,从通讯硬件供应商以及软件算法的比如思科,华为;到对接用户的服务供应商,只要能分享整个通讯产业链的某一部分就存在巨大的利润。而且通讯的技术和协议也在不断更迭,从有线->无线->光纤->WIFI6,从2G到5G等等。
  • chap 2 最早真正研制出计算机的IBM以及其从卖服务器PC到后来成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说实话,IBM的名字在大学时期是如雷贯耳但我却从来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而且至今,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和认知可以说都是比较模糊的,但我知道他的TO B服务应该很强。
  • chap 3 “八叛徒”引出了硅谷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从一个核心技术到多个子公司分门立派相互竞争促进,大大加快了IC电路的发展,让我们真正迎来经久不衰的半导体时代。这个有点像一套绝世武功,虽然细节粗糙,但核心理论和精神质变于现有的功法。于是所学的弟子们都自立门派,却又各负盛名。最大的点是芯片技术乍看只是两个核心专利的技术,却影响千千万万,甚至于卡住了我们科技强国的脖子。再次,技术之间的差异如同人之间的差异。对于社会,最有价值的工作可能是20%的人所完成的;对于个人,最有价值的工作可能是20%的时间和精力里做出来的。那么,如何提升这一个比例呢?比如对于自己,如何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如何让自己成为那20%最有价值的人,价值与流量是共通的。为着最大的社会群体服务,为着最广阔的行业作贡献。更细粒的维度划分就是从用户群体以及用户时间,从社会进步及人类进步去思考。(我承认,有点发散了,就当与自己对话了~)
  • chap 4 详尽介绍苹果公司的起落,尤记10年前,乔布斯是无数IT从业者最重要的偶像物,如今又有新的浪潮涌起,比如马斯克。相信粉老乔的,都会读那本经典的自传,就不难认识到苹果了。一直以来,苹果在致力创新智能硬件与大多数人生活上的交互方式。从最早的UI系统,到后来的IPOD,IPHONE等。虽然不像安卓那样开源,但苹果的工程师依然非常的顶。极大的推进产品的质量以及竞争力,他们对产品的整合能力也非常出众,致力于把每一款推向市场的产品做到极致完美。以至于非常长的时间里,直到今天,我认为苹果公司推出的是市面上比较完美的智能设备,当然价格也很丰满。苹果的利润率是业界闻名的,除了产业链整合以及大品牌效应能从渠道方压缩成本,更重要的是在长时期里核心技术不断研发和积累的成果。
  • chap 5 引出第一个方法论,信息产业的三大定律:1.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翻。因此半导体智能产品的性能也翻番,说明一个高速发展的IT行业是呈现指数增长 2.win-tel定律,基于摩尔定律,硬件进步了,软件也会相应占用更多的资源,以此发挥硬件的能力,倒逼硬件行业完成摩尔增长 3.反摩尔定律,对于处在摩尔定律行业的公司,如果不进步达到指数,则在退步。如果只维持去年的水平,18月后就会下降剩一半。
  • chap 6 Intel的芯片,全球通用且难有敌手。因为PC端的芯片研发成本摆在那儿,1985对32bit的80386研发投入就超过3亿美元。而且从芯片制程特殊性而言,集成度更高性能和功耗都提升,体积下降。大部分消费者难以退回旧一代的芯片,所以赢者通吃,落后者剩菜残羹。今时今日,除了MAC电脑,绝大部分的PC都采用intel芯片,而且服务器端也有见长。但是浪潮之中PC市场相对饱和,移动端崛起了10多年,更多的芯片战场转移到嵌入式去了。往后的就是终端芯片为主的变革,比如ISP,算法芯,AI芯等。
  • chap 7 关于微软以及windows。真正意义第一个垄断性的超级公司就是微软了,因为其卖软件的特性,利润率极高。在PC时代无人匹敌,依赖windows系统,其绑定的PC软件也得到天然的优势。而后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微软虽然没有攀上浪尖,却也从游戏方面入手取得不俗的成绩。由此奠定了大公司希望涉猎互联网的全领域利润,比如搜索,社交,移动支付,手机等等。但始终只留下其最擅长的产品。拥有再多第二第三列的产品并不足以让一家企业成为真正帝国性一样富有影响力的机构。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需要专注,成为单一方向最拔萃的人。
  • chap 8 Oracle,一家以数据库闻名的企业。大概是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首次听到这家公司的名字,但依然不得其意。大概跟IBM类似较多开展企业级相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 chap 9 思科通信巨头,主营交换机路由器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早期是互联网用于大学公司等,主要方便学术与办公交流。由于各个子网的网络协议不一,思科早期推出多协议路由终端成为子网间互联的关键。同样互联网的浪潮帮助思科乘风破浪。另外当时红杉资本热衷投资给年轻的穷人,因为越是贫穷越有成功的欲望和拼搏精神。西方的思科,东方的华为。华为起步只比思科晚4年,同样掌握当时世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通过大批雇用IBM顾问从而实现早期国际化的管理水平。至今华为找到手机移动的增长点,焕发最强民企的生命力。2020年统计,华为的科研投入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腾讯一倍有余,狼性文化下也涌现超级年薪的PHD。
  • chap 10 YAHOO互联网入口,世界第一个黄页。除了整理了当时杂乱的互联网资信,吴军老师认为YAHOO制定了互联网行业重要的规则:开放,免费,基于流量的盈利模式。我认为这与当今的开源思想很有共同点,区别在于开源目前变现能力还不够。为此,我特意知乎了开源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七个:1.多种产品线,开源版推广,专业版收费; 2.提供技术文档,培训以及二次开发作为收入(不是长久之计); 3.应用服务托管,相当于云部署; 4.软硬一体化,开放软件,销售硬件 5.开源作为附属品 6.提升品牌和服务(大公司) 7.市场等其他 回到雅虎,当时手工密集式整理互联网信息,使之成为大部分人连接互联网的入口,加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其价值和流量不断提升,也找到广告盈利的模式。当然资信发达引入的问题是对搜索引擎的迫切需求,以至于后来GOOGLE的崛起。当时浪潮之大,以至于当时只要有流量就有钱和投资,大量tricks如何提升网站流量的热度,狂热之下,互联网泡沫来临。网站大洗牌,小公司以及虚胖的大公司都一泻千里,被浪潮拍打在沙滩上。度过寒冬的以及寒冬后的企业,迎来了新的社会资源和人才,缺少老旧对手也能快速崛起。
  • chap 11 惠普,一家如今印象只有打印机和PC产品的企业。殊不知一直以来是硅谷神话的代表,也是最早进驻斯坦福工业园的企业,开启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高效模式,高校培养顶尖人才,企业吸收并转化成遍布全球的产品。上世纪的惠普主营三大板块包括科学仪器,医疗器材以及计算机和外设,而后经营不合理导致只拆分剩计算机以及外设。
  • chap 12 没落贵族-摩托罗拉,最早做通讯设备的公司,包括军用民用无线电,大哥大到2G手机。然而固有利润高的市场抑制了内部4G的推广,可见连内部都产生抑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现象,资本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尽管存在反垄断法,但公司一旦占据行业的龙头位置,后来者就再难以从同样的赛道超越,除非是科技或者产品以质级的飞跃。